嘉峪關作為長城三大景觀之一,一直都是為人所向往,不論懷著什麼樣的心情來到嘉峪關,都會被它壯闊的形象所征服,站在城墻之上,亦可以感受到我們祖國的波瀾壯闊。當我們登上嘉峪關,會發現在西甕城門閣樓的檐台上啊,有一塊青灰色的磚石安靜的存放在那里,而這塊磚就是我們要說的這塊磚,這塊磚石,也被人們稱為定城磚。
嘉峪關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塞,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,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,歷史上這里因為地勢險要被還稱為河西咽喉,「天下第一雄關」。當年明朝人修建嘉峪關的時候,可謂千辛萬苦,犧牲非常大。我們知道明朝用于修建長城的磚,都是由專人燒制、運送、檢驗,要求非常高,有一整套質量追溯體系,有些磚上甚至要印上燒制工匠的姓名,每百塊磚抽檢超過3塊次品,整批次的磚都要廢棄。
在建嘉峪關的時候,負責建筑材料預算的工程師叫易開占。由于他精通九九算法,所有的建筑經過他的計算,可以準確地估算出所需的施工材料。所以這就大大地控制了成本,對城磚生產也賦予了更為規范的生產計劃。
但是這樣一來傷害到了監督修關的監事官得利益。因為從建筑設計,到需要多少磚、安排生產多少磚,都變成了清晰可查可追溯的賬目了。這中間便也沒有油水了,因為無法渾水摸魚了,無法再跟朝廷要銀子,追加磚塊生產,以及工期遲滯,這些問題上打主意了。
負責施工的是一個叫郝空的校尉,此人心胸狹窄,他對易開占說:「你需要的這些磚我會如數撥給你,但只要是多出一塊或者少一塊,我都要砍你的頭,并且罰所有的工匠再服苦役三年。」經過計算,易開占算出,修建關城的全部用磚為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。經過數百個日日夜夜,關城終于竣工,工匠們都很高興,然而在竣工當日,有一個工匠拿著一塊剩余的磚慌忙找到了易開占。
正巧此時校尉郝空走了過來,他見到工匠手里剩下的磚,就對易開占喊道:「你竟然沒計算準確,多算了一塊磚,明天就拿你人頭是問!」易開占也不慌,大聲道:「此乃定城磚,若無此磚,此城不保。」郝空聽完只好作罷。後來,人們就把這塊磚叫定城磚,并將這塊磚放在西甕城閣樓的后檐台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