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誠英,一個為愛燃燒、為愛奉獻、為愛渡劫的女人。她的一生充滿了跌宕起伏的情感經歷,深深烙印在民國動蕩的歲月里。她對胡適的愛,貫穿了她的一生,而這種愛帶給她的,不是幸福的歸宿,而是不斷的掙扎、傷痛和妥協。
曹誠英出生于武昌,父親是名富商。作為老來得女,她從小備受寵愛,成長于徽州商行的富貴環境。然而,幼年的繁華并未成為她后半生幸福的注腳。她自小被指腹為婚,嫁給了同為徽商后裔的胡冠英。然而,這段婚姻并不美滿。
婚后,曹誠英進入浙江女子師范學校讀書,而胡冠英則在杭州第一師范學習。盡管兩人生活在同一座城市,但感情并不和諧。胡冠英的母親不滿曹誠英的穿著打扮,更因三年未育,為胡冠英納妾。曹誠英作為接受新思想的「新女性」,對此無法忍受。她的哥哥曹克誠從美國留學歸國后,堅決反對納妾行為,最終促成曹誠英與胡冠英的失婚。
失婚后的曹誠英獨自居住,情感上的孤獨和生活中的無奈讓她郁郁寡歡,正如她在詩中寫道:「整日閉柴扉,不許閑人到,跣足蓬頭任自由。」然而,就在這段灰暗的日子里,胡適成為了她內心深處的一道光。
曹誠英與胡適的緣分,源于家族的血脈關系。她是胡適三嫂的表妹,兩人因親戚關系早有來往。胡適與江冬秀結婚時,曹誠英還是他們的伴娘。然而,這場婚禮卻成為兩人情感的起點。在婚禮上,胡適贈予她一條繡有梅花的手帕,暗示對她的欣賞與愛慕,而曹誠英回贈了親手制作的布鞋,表達了自己的心意。
曹誠英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美女,但她的氣質、學識和與眾不同的魅力深深吸引了胡適。相比之下,胡適的妻子江冬秀是一位鄉村出身的女子,缺乏文化和氣質,這使得曹誠英與胡適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。
兩人開始頻繁通信,書信內容從文學探討到生活瑣事,感情逐漸升溫。胡適每次見到曹誠英,都親切地稱她「表妹」,而曹誠英則甜美地回應「哥哥」。然而,他們注定無法走到一起,因為此時的胡適已為人夫,而曹誠英也尚未完全擺脫上一段婚姻的陰影。
在胡適獨自南下療養期間,江冬秀特意囑托曹誠英照顧丈夫。這次同住,為兩人的感情提供了契機。曹誠英精心照料胡適的起居,每日親自下廚,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愛意。胡適也享受這段溫馨時光,他們一同讀書、下棋、賞月、踏春,盡顯甜蜜。
然而,這段關系無法永遠隱秘。當胡適的好友汪靜之察覺到兩人的情愫后,事態開始變得復雜。胡適離開杭州后,兩人依舊保持通信。
然而,胡適終究是一個理性的人。當這段關系逐漸顯露,他意識到無法承受輿論與家庭的壓力。在北京,胡適鼓起勇氣向江冬秀提出失婚,換來的卻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家庭風暴。
面對胡適的失婚請求,江冬秀勃然大怒。她手持菜刀,抱著年幼的孩子威脅道:「要失婚可以,我先殺兩個孩子,再自盡,大家都別活了!」江冬秀的一哭二鬧三上吊,讓胡適感到恐懼。他選擇退讓,不再提失婚之事。
胡適不僅放棄了失婚的念頭,還要求曹誠英打掉腹中的胎兒。盡管曹誠英內心充滿痛苦,但最終妥協。愛情的火焰被現實的冷水澆滅,這段關系從此蒙上陰影。
分手后的曹誠英經歷了人生的低谷。她曾試圖開始新生活,與一位留學生訂婚。然而,江冬秀并未放過她。江冬秀四處散播胡適與曹誠英的舊情,導致訂婚告吹。曹誠英深受打擊,甚至一度考慮出家,但被家人和朋友勸阻。
1934年,在哥哥的資助下,曹誠英赴美留學。
1949年,胡適離開大陸,最后一次與曹誠英見面。她哭著勸胡適不要追隨蔣介石,但胡適未聽勸告,流亡台灣。此后,兩人再無聯系。胡適于1962年去世,曹誠英得知后,難過了許久。她未再婚,獨自一人在沈陽農學院任教,致力于農業研究,培育出了高產馬鈴薯。
1973年,曹誠英因肺癌去世。遵循她的遺愿,親友將她安葬在績溪縣旺川的公路旁。這條路,是胡適魂歸故里的必經之路。即使在死后,曹誠英依舊守望著與胡適的相聚。
曹誠英的一生,因胡適而起波瀾,也因胡適而終結。她的愛熾熱而執著,但卻無法擺脫現實的桎梏。胡適是她的劫,她為此渡了一生。曹誠英用她的經歷詮釋了愛之深切,卻也揭示了禁忌之愛注定的結局。
曹誠英的故事,是一曲無奈的挽歌。她用一生守望一個男人,而這個男人,始終是她生命中無法觸及的遠方。